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稱免疫細胞化學(1CC)是根據特異性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來定位組織或細胞內的抗原或抗體成分。自1940年Coons創建了免疫熒光組化技術檢測冰凍切片中的相關抗原成分以來,已有60涂年的歷史。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根據示蹤物的不同可構成不同的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如標記熒光素或熒光蛋白可構成免疫熒光組化技術;如標記酶(HRP或AKP)可構成免疫酶組化技術;如標記金或鐵可構成免疫膠體金(銀)或膠體鐵技術。
1967年Nakane創建的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是目前開展免疫組織化學技術zui常用的方法。該技術是借助于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并利用酶作用底物所產生的顏色反應來顯示抗原存在的一種技術。其基本原理與免疫熒光技術相同,是在免疫熒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不同的是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是用酶標記抗體。其方法是以酶作示蹤物,與抗原或抗體結合,然后根據酶與底物間產生的可溶性或不溶性顏色產物,借助于光鏡或電鏡觀察細胞及亞細胞水平的抗原或抗體的存在和分布。
Nakane等將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在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上,制成酶標抗體,成功地創建了酶標抗體技術。
1970年,Sternberger利用酶免疫學原理,建立了非標記抗體免疫過氧化物酶法,即PAP復合物法。自那以后,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得到廣泛應用,相繼出現了親和免疫組化技術、免疫堿性磷酸酶技術、多聚螯合物酶技術、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技術等新技術。它與免疫熒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不需要特殊顯微鏡,目前已成為zui常用的IHC方法,應用廣泛;
②定位準確,對比度好;
③染色標本可長期保存;
④可用蘇木精等染料復染,便于與形態學相結合;
⑤顯色反應的產物顏色易分辨,且電子密度大,便于光鏡及電鏡觀察;
⑥可根據酶和底物/供氫體的不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非常容易地進行雙重或多重染色。